本文源自:泛糖产业研究 作者:刘芷妍、马志淳
前言:对于2022年的糖市分析超越行业基本面太多,宏观经济政策转向、地缘政治冲突、巴西大选及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市场,十分复杂。2023年,部分宏观不确定性因素尘埃落定,持续三年的疫情远去,使我们可以回归糖市基本面本身。对于国内糖市而言,供需从上榨季的宽松过剩趋于平衡,消费有望逐步走出疫情影响,市场驱动力不仅来源于外盘高价,更有自身成本与消费恢复的支撑。虽然复苏的道路具有不确定性,但我们对于后市糖价保持相对乐观,相信2023年仍能看到行业整体盈利的甜蜜微光。
一、2022年国内外糖市回顾
2022年ICE原糖价格区间为17.19~21.18美分/磅,上涨1.24美分/磅,涨幅6.59%,振幅21.21%,核心价格区间为17.5~20美分/磅,总体以高位运行为主。
一季度为印度、泰国糖厂压榨高峰期,全球可供出口糖源数量增加,ICE原糖从19美分/磅高价快速下挫至17.5美分/磅年内低点。3月,俄乌战争爆发,原油暴涨带动巴西燃料价格上升,乙醇折糖大幅溢价使得市场预计巴西2022/23榨季制糖比下调,食糖供给减少,原糖上冲至20美分/磅一线。二季度开始,美联储为抑制超高通胀开始大幅度加息,各国相继收紧资金流动性,叠加巴西燃油税政策实施使得乙醇价格大幅回落,原糖价格再度跌至18美分/磅。三季度,国际糖价脱离区间底部区域,在旺盛的市场需求带动下一路上行,原白价差持续100美元以上,同时美元指数连续下行提升资金风险偏好,阶段性供需错配导致原糖贸易流偏紧态势延续,12月下旬原糖成功突破21美分/磅关口,创下近六年来价格新高21.18美分/磅。
数据来源:同花顺期货通
2022年郑糖主力合约运行区间为5440~6129元/吨,上涨6元/吨,涨幅0.10%,呈窄幅区间波动走势,上下边界明晰,区间下沿为国产糖成本,区间上沿为进口糖成本。
2022年,国内糖价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外盘,但走势弱于外盘。一季度,国内糖价受国产糖供应增加、消费疲软等因素影响,在5700~5800元区间震荡。4月份开始,在外盘强势带动下出现消费淡季的价格逆势上涨,郑糖主力合约在6月中旬创6129元/吨的年内高点。三季度,进口糖数量高位不减,同时国内疫情多发,管控措施持续影响消费,食糖库存升高,糖价阶梯式下行,于9月末跌出年内低点5440元/吨。四季度,国内多种糖源集中供应,糖价上行动能不足,但国际糖价新高与疫情管控措施优化提振国内市场,白糖期货价格再度站上5800元/吨,以相对高位结束全年走势。
数据来源:郑商所
二、国内糖市“蓄水池”的形成
在开始2023年度的糖市行情分析之前,我们首先回顾过去三年泛糖产业研究关于国内糖价新周期和新规律的认知。
2020年,泛糖产业研究的行情分析报告提出国内糖价“三年周期”已经发生改变——周期轮动速度从3年缩短至1~2年,每一轮行情的价格波幅从原来的3000~4000元收缩至2000元左右。2021年的年报标题《不温不火,糖价走势扁平化》具化了我们对于国内糖价“糖价周期弱化,价格扁平化”的观点。2022年泛糖科技白糖年报的标题是《不缺糖+成本高”,糖价上下边界明晰》,我们迎来了国内糖价波幅最窄的一年,糖价主要在5500~6000之间波动,振幅仅500元,区间震荡走势非常鲜明。
2023年,我们提出国内糖市“蓄水池”功能作用市场的观点:国内糖市“蓄水池”的基本水位是国产糖产量,糖价区间下沿以国产糖综合制糖成本为主。进口糖作为国内糖市的重要补充,像水管里的自来水可以不断地流入国内糖市“蓄水池”中,水池总体水位由自来水的水量决定,进口许可证管理政策决定“开水”和“关水”的时段,对水池水位进行灵活调节。同时,自来水价格取决于国际市场,通过进口传导影响国内“蓄水池”价格水平。
“蓄水池”的调节功能使得国内糖价可以保持较为平稳状态,不会因为缺水或者溢水出现价格大起大落的现象,未来国内糖市或将长期呈现区间震荡走势,2023年亦是如此。
三、2023国内糖市关键词
关键词1:供给略有下降
1、结转库存偏高,但陈糖去库速度快
根据中国糖业协会数据,2021/22榨季全国食糖工业结转库存量为89万吨,同比减少15万吨,但仍处于高位水平。新榨季开始后,期价走强带动现货销售,广西食糖9月末的工业结转库存83.27万吨,同比增加6.86万吨,至12月末,第三方库存陈糖库存降至9.39万吨,较上年的10.19万吨减少0.8万吨,显示出今年陈糖去库进度较快,2023年的库存压力减轻。
数据来源:泛糖科技
2、国产糖产量持平微增
我国2022/23榨季预估产糖量为968万吨,较上榨季持平微增。北方甜菜种植面积恢复明显,但产糖率低于预期,预计甜菜糖产量为109万吨,增产22.65万吨,其中内蒙60万吨、新疆43万吨。
全国甘蔗的种植面积基本保持稳定。苗期低温洪涝、伸长期高温干旱天气对广西甘蔗生长造成不利影响,预计全区甘蔗入榨量下降5%左右,但产糖率同比有所提升,至12.6%~12.8%,由此计算,广西2022/23榨季产糖量约为600~610万吨,较上榨季持平或略微减产。
数据来源:广西糖业协会、泛糖科技
云南产糖量预计为195万吨,持平略增。省内种蔗面积因受疫情影响、劳动力缺乏、农资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出现小幅度下降;但在疫情管控放松环境下,预期境外甘蔗入榨量会高于上个榨季,如果甘蔗单产不变,云南产糖量会在上榨季的基础上呈现恢复性增产。
广东甘蔗种植与产糖情况保持稳定。海南蔗区的田间管理工作到位,甘蔗生长情况较好,单产增加,预计2022/23榨季甘蔗工业总产接近90万吨,有望比上榨季约增产20万吨,产糖量预计为11万吨,增产2.44万吨。
表1:我国2022/23榨季食糖产量预估表
数据来源:泛糖科技
3、进口糖数量高位回落
今年ICE原糖基本维持在17~20美分/磅区间内运行,人民币贬值推升进口成本,配额外食糖进口倒挂幅度加深,下半年亏损达到每吨逾千元的水平(配额外进口亏损幅度9月时为700~800元/吨、10月扩大至1000元/吨、11月达到1400元/吨),连15%进口关税下的配额内进口利润也在不断缩小甚至几近关闭。在此背景下,2022年1-11月我国进口食糖475.62万吨,同比减少51.39万吨,较上年的高位有所回落。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而由于国内食糖产不足需,考虑到加工厂需要保持一定的开工率以及保证进口许可获取的持续性等,2023年我国食糖总进口量预计仍将在500万吨以上,或为500~530万吨。
4、糖浆与预混粉影响有限
2022年1-11月,我国累计进口糖浆和白砂糖预混粉100.71万吨,同比增加43.6万吨,增幅76.34%;进口到岸均价为3246.6元/吨,较上年上涨增加18.34%,性价比优势较前两年下降。
2023年,糖浆和白砂糖预混粉的年度进口量预计保持百万吨左右,初步预估为120万吨。糖浆和预混粉的进口对于沿海销区市场形成局部冲击,对国内糖市总体影响有限。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关键词2:食糖消费触底回升
2022年,在国产糖及进口糖供应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国内糖价涨幅有限的重要原因是全国疫情多点散发、居民出行减少和经济增速下滑等因素疫情抑制了食糖消费,集团单月销糖量低于往年同期,糖价驱动力因素趋弱。
12月初,随着“优化疫情防控新十条”出台,各地快速优化调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全国经济生产活动及居民生活节奏逐步恢复,市场信心增强,带动本就处于春节旺季的食糖现货购销回暖。
数据来源:中国糖业协会
“经济刺激政策组合拳”的效用发挥具有时滞性,国内经济复苏也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我们对于2023年的食糖消费触底回升保持乐观态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离不开甜蜜的滋味,经济形势回暖趋势下,具有较强消费刚性的食糖消费或将率先从中受益。我们预计2022/23榨季国内食糖消费量为1560万吨,较上榨季增加约40万吨。
关键词3:外盘驱动依然有效
2023年,全球食糖供给过剩预期深化将使得国际糖价整体重心略有下移。国际糖业组织(ISO)11月调增2022/23榨季全球食糖产量至1.821亿吨,下调全球食糖消费量至1.76亿吨,预计供给过剩618.5万吨。有利的天气使得主产国食糖产量增加,预计印度、泰国2022/23榨季产量分别为3550万吨、1050万吨;2023/24榨季巴西中南部糖产量约3500万吨。
数据来源:ISO
尽管出现产需过剩,但实际贸易流的过剩压力或不及产需预估数据表现的这么大。全球白糖供应紧张,国际白糖较原糖溢价较高,印度、泰国优先生产白糖用于出口以获取更高的利润。截至12月底,伦敦白糖对ICE原糖各合约的价差均在100美元/吨之上,远高于去年同期的70~80美元/吨水平,这将鼓励亚洲糖厂加大对白糖的生产,导致原糖新增供应受限,这种状态或将持续到巴西2023/24榨季生产供应高峰到来的时候。
因此,2023年Q1-Q2国际原糖贸易流供应或相对偏紧,对ICE原糖价格形成支撑,白糖供应增加也将令白原糖价差回落;2023年Q3-Q4,原糖贸易流转为过剩给ICE原糖价格带来下行压力。
新年度,国际糖价底部空间的决定因素,一个是印度原糖出口成本,一个是巴西乙醇折糖价。上半年,国际糖市供应主要依靠印度与泰国,而印度糖出口平价与泰国糖出口成本均在17~18美分/磅左右。下半年,国际食糖定价权转向巴西,乙醇折糖价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综上,2023年ICE原糖主要价格区间为16~20美分/磅,对应我国配额外食糖进口成本约5730~6850元/吨,高企的国际糖价仍对于对于国内价格形成有效支撑。
关键词4:成本提升与盈利改善提高安全边际
2022/23榨季,国内食糖综合制糖成本有所上涨。内蒙古与新疆甜菜收购价普遍上涨,甜菜到厂价格达到历史天价水平,甜菜糖制糖成本将达到5800元/吨以上;广西甘蔗收购价总体上涨,但产糖率提升降低制糖成本,预计2022/23榨季制糖成本维持5500~5600元/吨的水平。
此外,制糖集团资金状况改善利于糖价坚挺。国产糖2021/22榨季累计销售均价为5754元/吨,同比增加375元/吨,加之副产品销售价格持续走高,制糖集团总体处于盈利状态。经营状况改善使得糖企对于现货销售节奏的把握更加从容。
制糖成本提升与糖企盈利状况改善将提高国内糖价的安全边际。
数据来源:中国糖业协会
四、国内糖价走势展望
2022/2023榨季国内糖市表观供需数据平衡,较2021/2022榨季偏宽松的形势有所改善,预计糖价延续区间振荡走势,核心价格区间在5400~6100元/吨。此外,2023年国内糖价行情将出现阶段性分化。具体来看,在国产糖压榨期间,供给增加、消费淡季等因素将压制盘面价格,糖价或围绕生产成本振荡整理。5月开始,国产糖进入纯销期,库存压力降低,此时配额外进口食糖到港增多,国内外糖市联动性增强,糖价跟随外盘波动幅度加剧,配额外进口利润预期将逐步修复,但难见到较大的利润空间。7-8月开始,夏季食糖消费旺季来临,相信国内已经适应疫情放开后的阶段性冲击,届时我们可能会看到久违的食糖销售放量增长。随着食糖库存消耗,不排除榨季尾声出现“金九银十”的翘尾行情。
(个人观点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