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24/25榨季生产于5月22日落下帷幕。
来自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的一组数据:2024/2025年榨季,云南糖料蔗种植面积在历经十年下滑后,首次实现6.8%的同比增长,蔗农收入近100亿元。这不仅仅是一个产业周期的回暖信号,更是一场由科技赋能、全链协同驱动的“甜蜜”振兴。
云南糖业,正以其坚实的步伐,探寻一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科技与政策双轮驱动,蔗田重焕生机
产业的根基在田野,蔗农的信心是晴雨表。此次种植面积的“止跌回升”,首要归功于市场与政策的双重激励。稳定的糖价维持了市场的热情,而良种良法补贴等精准政策,则为这份热情加上了“稳定器”和“助推器”,让蔗农“种得放心、种有钱赚”。
然而,真正的深层动力,源于农业科技的扎实落地。当“云蔗08-1609”等优良品种覆盖率高达96.7%,当脱毒健康种苗在广袤的蔗区推广,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产量的保障,更是对病虫害与干旱等自然风险的有力抵抗。这标志着云南甘蔗种植正从“靠天吃饭”向“靠技增收”转变。同时,超过100万亩的机械化深翻与日益普及的联合收割机,正将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不仅提升了效率,更吸引着新一代农业从业者,为产业注入了长久活力。
这片红土地上的甘蔗,不再只是传统的作物,而是现代农业技术精心培育的硕果。
提质增效,榨出“中国第一甜”
如果说田间地头的丰收是振兴的序曲,那么加工端的突破则是华彩乐章。
2024/25榨季,云南在甘蔗入榨量和产糖量增量上双双位居全国第一,这固然可喜,但更值得称道的是其含金量十足的“13.35%”–全国最高的平均产糖率。
这一数字的背后,是云南甘蔗种植与制糖生产的极致追求,是产业链协同与技术升级的必然结果。它意味着用更好的甘蔗,产出更多的糖,企业的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得到根本性提升。这不仅刷新了云南糖业自身的历史纪录,也为全国制糖企业做出了表率作用。
云南糖业的“甜”,已不再仅仅是产量的甜,更是效率和品质的甜。
“吃干榨尽”,一根甘蔗的价值裂变
衡量一个产业是否现代、是否有前景,关键看其价值链的广度与深度。云南糖业的远见在于,它早已不满足于“一根甘蔗只产一块糖”。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云南正在上演“一根甘蔗的价值裂变”。
从糖蜜到酒精、酵母,从蔗渣到环保餐具、生物质发电,再到废液滤泥转化为有机肥料反哺蔗田……一条“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绿色循环产业链已然成型。这种“吃干榨尽”的模式,不仅最大限度地挖掘了甘蔗的经济价值,有效对冲了单一市场的价格波动风险,更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让传统糖业“破圈”生长,焕发出前所未有的产业生机,也为地方经济贡献了更多元的增长点。
结 语
十年磨一剑,今朝试锋芒。云南糖业2024/25榨季取得的成绩,是一次系统性的结果。它始于蔗田,成于工厂,功在全链。展望未来,随着脱毒种苗全覆盖与机械化水平的持续提升,以及产业链的不断延链、强链、补链,我们有理由相信,云南的“甜蜜事业”将更具韧性与活力。
可喜的情况不止于此,据海关统计,2024/25榨季云南进口境外甘蔗313万吨,占全省入榨总量18%,同比增长近三成。这一布局提升了原料保障能力,助力云南蔗糖产业“上拓下延”,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新局面,打开未来更具深度的想象空间。
展望未来,云糖网编辑认为,云南蔗糖产业清晰的路线应该是:稳面积、提单产、强科技、延链条。从确保国家食糖供给安全的“保供稳价”,向追求更高附加值的“高质高效”转变,是其发展的核心逻辑。
你认为呢?
注:以上内容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云糖网首发,欢迎留言交流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