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网 产业链 糖业安全危机:我国白糖依赖进口的风险以及对策建议

糖业安全危机:我国白糖依赖进口的风险以及对策建议

和20000+糖人一起关注糖网公众号

广告位

YNTW.COM 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中国对白糖需求持续快速增长。然而,受资源禀赋、生产成本、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近年来中国白糖产业的自给率呈持续下降趋势,进口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糖业安全问题逐渐凸显。本文将从白糖进口现状、对外依存度高的风险、应对策略等方面,深入分析中国糖业安全所面临的挑战及相应政策建议,以期为糖业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注:内容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官方机构,仅供参考,欢迎留言指正!

一、中国白糖市场现状及趋势

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主要的白糖进口国之一。国内糖业生产受限于土地资源短缺、劳动力成本攀升、技术设备落后等因素,导致生产成本高企,竞争力不足。与此同时,国内消费需求稳步增长,导致每年白糖供需缺口不断扩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进口糖数量持续增长,年进口量超过500万吨,进口依赖度高达30%以上,部分年份甚至​超过40%​,如果加上每年100-200万吨的进口糖浆以及预混糖粉,那进口占比将更高,这些进口渠道主要来自巴西、泰国等传统产糖大国。

此外,国内糖业生产还面临季节性、区域性限制明显等现实问题,主要集中在广西、云南、广东、新疆、内蒙古等地区。这种区域性的供给布局,使得国内糖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出现自然灾害、贸易摩擦或者国际市场的价格波动,就会严重影响国内糖业的稳定供应。

近几十年来,全球人均食糖消费呈增长趋势,发达国家的人均食糖消费量高达30公斤/年。截至2023年中国人均年食糖消费量​仅为10公斤/年​,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但随着中国城市化和饮食西化,权威机构分析:中国的食糖消费最近3年保持在1550万至1600万吨之间,今后还会保持增长,显示出强劲的食糖消费需求。

一方面产量增长受限,一方面消费量需求持续增长! ​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提醒:白糖进口量不能再扩大了! 国际糖料市场本就处于紧平衡状态,最近三年更是连续“缺糖”。据国际糖业组织(ISO)预估,2024/25年度全球食糖产量为1.7907亿吨,消费量为1.8158亿吨。“国内需求如果持续增加,国际上未必会有那么多糖供中国用。”

中国食糖供需平衡表

榨季年度 2022/23 2023/24 2024/25 (预估)
糖料面积(千公顷) 1284 1262 1396
甘蔗面积 1102 1083 1180
甜菜面积 182 167 216
食糖产量(万吨) 897 996 1100
甘蔗糖 789 882 950
甜菜糖 108 114 150
进口糖数量(万吨) 389 475 500
消费量(万吨) 1535 1550 1580
出口量(万吨) 18.5 15 16
国内结余(万吨) -268 -94 4

注:以上统计源自国家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委员会。不含每年100-200万吨进口糖浆以及约600万吨国家储备糖

二、中国白糖依赖进口的原因分析

中国白糖进口依赖的形成,是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耕地资源约束: 甘蔗和甜菜是中国主要的糖料作物,但其种植需要一定的土地和气候条件。中国耕地资源相对紧张,且适合糖料作物种植的区域有限,难以大幅度扩大种植面积。
  2. 生产成本较高: 与巴西、泰国等主要食糖出口国相比,中国糖料作物的种植成本和制糖成本普遍偏高。这主要是由于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以及农业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
  3. 消费需求增长: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糖消费需求持续增长。食品饮料工业、餐饮业等对食糖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进一步拉大了国内食糖供需缺口。
  4. 国内产量不足​:中国糖料作物主要有甘蔗和甜菜两种。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国内糖料产量有所下降。甘蔗种植主要集中在广西和云南,机械化难度大,且收获季节恰逢雨季,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甜菜种植虽然机械化程度较高,但由于种子依赖进口,产量提升受限。
  5. 国产糖成本高企​:中国糖料种植成本远高于国际主产国,生产成本较高,与国际市场相比缺乏竞争力。以广西为例,吨糖成本约为5700-5800元,而国际市场上的吨糖成本仅为2800-2900元,仅为国内的一半。高昂的成本限制了中国糖业的发展。
  6. 国际市场价格优势​:全球主要产糖国如巴西、泰国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进口糖价格优势明显,目前国际市场原糖期货价格18-20美分/磅,只有国内价格的三分之二左右。中国的食糖进口政策,如关税配额制度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国内食糖产业的发展和进口依赖程度。

二、白糖进口依赖的潜在风险分析

(一)供应链安全风险

中国对白糖进口依赖程度过高,容易导致供应链风险。一旦国际形势变化,或主要出口国出现自然灾害、贸易摩擦、政治动荡等突发事件,将对我国糖业供应产生严重影响,导致市场价格波动剧烈,进而冲击国内食品加工、餐饮服务等相关行业的稳定运行。

(二)价格波动风险

国际糖价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气象灾害、种植面积变化、生物燃料产业需求、国际贸易政策变化等,价格波动性较大。我国过度依赖进口,将导致国内糖价与国际市场价格高度联动,极易受到国际糖价波动的冲击,给国内糖业企业经营和消费者带来明显的经济风险。

(三)产业萎缩风险

长期高比例进口白糖,容易使国内糖业产业链逐渐萎缩。国内糖厂缺乏竞争优势,盈利能力受到挤压,进一步降低了企业在生产技术创新、设备更新、产业升级等方面的投资意愿,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产业水平整体退化。

(四)种子依赖进口风险

中国糖料主要为甘蔗和甜菜,甘蔗品种国内研发体系建设较好,但是甜菜种子主要依赖进口,目前全国95%以上的甜菜种子依靠国外进口,极端情况下会威胁我国糖业安全。尤其是用于机械化精量播种的遗传单粒种,对外依存度高达99%。这种高度依赖一旦国际市场出现波动,将对国内糖业造成严重影响。

(五)粮食安全联动风险

糖业属于农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若糖业长期依赖进口,可能进一步加剧农产品结构失衡问题,影响国内农业产业布局和粮食安全战略布局,进而威胁到整体农业安全和国家粮食安全。

三、应对糖业安全风险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国内糖业生产能力

加强糖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糖料作物种植结构,推广现代化种植技术,提高甘蔗、甜菜单产和糖分含量。支持糖业企业技术改造,推动糖厂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提升,促进糖业生产效率提高和生产成本降低,提升国际竞争力。

(二)推动糖业产业链转型升级

深入推进糖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企业向精细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拓展糖业深加工产品、功能性糖类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和抗风险能力。

(三)优化进口结构和渠道

合理规划白糖进口结构,避免过于依赖单一国家或地区,建立多元化进口渠道,增强与世界上各产糖大国的合作机制,特别是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协作,提升糖业供应链韧性,防范国际贸易风险和供应链中断风险。

(四)加强储备和调控能力

建立健全食糖储备体系,增强市场调控能力,平抑价格波动,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市场供应稳定。

(五)强化政策扶持和风险管控机制

政府部门应制定完善的糖业产业保护政策,灵活运用贸易救济措施、关税调整等手段,适度保护国内糖业。加强国内糖业市场监测预警机制建设,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增强政策调控的前瞻性和精准性。

四、结语

白糖作为重要的战略性农产品,其稳定供应关系到食品工业、农业经济和居民生活安全。面对当前日益加深的进口依赖问题,我国应主动应对,未雨绸缪,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生产效率、完善政策监管、增强战略储备等多方面入手,切实提高糖业产业的自给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确保国家糖业安全和农业安全的长久稳定。

注:以上内容仅为个人观点,由云糖网首发!不代表任何官方机构,欢迎留言指正!

 

 

 

 

发布您的信息

云之糖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yntw.com糖网立场及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ntw.com/2025/03/3331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6-1760883084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