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网 产业链 广西日报:崇左市发力糖业循环经济激活全产业链观察

广西日报:崇左市发力糖业循环经济激活全产业链观察

和20000+糖人一起关注糖网公众号

广告位

一根甘蔗有多“甜”——崇左市发力糖业循环经济激活全产业链观察

广西日报 记者 管林华 通讯员 赵丹 黄忠宁 编辑 曾园棋

9月中旬,左江河畔蔗浪翻滚。广西崇左市江州区蔗农王建波一家在田间为新榨季剥叶,他指着堆积的蔗叶笑道:“过去甘蔗只卖糖钱,现在蔗叶都能换钱!去年我家这项收入几百元,今年又添了中型打地机!”手机里,饲料厂的收购预约信息不时弹出。

蔗农的“新钱景”,正是“中国糖都”崇左深化变革的生动注脚。作为全国最大蔗糖生产基地,崇左蔗糖产量占广西1/3、全国1/5,已连续22个榨季稳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广西糖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糖业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将绿色循环经济作为发展重点。崇左市遵循这一方向,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融入产业血脉,围绕“一根甘蔗吃尽榨干”目标,在循环经济赛道持续发力,走出生态与经济双赢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崇左市各大糖厂正开足马力收蔗榨糖。黄佩强 摄(资料图)

糖蜜做“养料”,育出“甜蜜经济”生态圈

9月15日,安琪酵母(崇左)有限公司厂区里,清甜的蔗糖气息弥漫。老技术员韦明勇在中控室紧盯发酵罐仪表盘,一旁金黄色的糖蜜正汩汩流入巨大的发酵罐。

“我们每年要‘吃掉’25万吨糖蜜!”韦明勇带着记者走向车间外,工人们正将产品装车,“发往美国的超高端活性酵母提取物,每吨能卖10多万元!直接卖糖蜜原料的话,连零头都不够。”

曾几何时,糖蜜是传统制糖业的“头疼事”。每个榨季过后,数以百万吨计的糖蜜处理难题,困扰着广西的糖业,崇左亦深受其困。

本世纪初,转机悄然而至。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团队将目光投向崇左,这不仅是企业选址,更是科技与资源的精准对接——他们带来了世界前沿的生物发酵技术。

通过世界领先的发酵工艺,将糖蜜中特有的微量元素作为“养料”,培育出微小的酵母菌。这些小生命经过一系列精密的分离、提纯、干燥工序,最终变成高附加值的高活性干酵母和酵母抽提物。“前者是面包、馒头的‘灵魂’,后者是现代健康食品工业不可或缺的‘天然增鲜剂’。”安琪酵母(崇左)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长梁大炜解释道。

糖蜜的价值不止于此。在宁明县,一座现代化的朗姆酒产业园拔地而起。这里,糖蜜经压榨、发酵、蒸馏等工序,被酿造成风靡全球的高端烈酒——朗姆酒。“项目一期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5亿元,为崇左的‘甜蜜事业’增添一抹醉人的亮色。”广西岜莱柒宝朗姆酒业有限公司生产厂长徐毅章信心满满。

据测算,每万吨糖蜜消耗约带动4.72万亩至5.95万亩糖料蔗标准化种植,可使甘蔗附加值提升约20%,对区域农业产业链影响显著。

从酵母、朗姆酒到甘蔗醋、甘蔗啤酒等,崇左以龙头企业引领、“以商招商”,吸引下游加工企业落户,生产疫苗糖、烘焙糖等一系列产品。产业链不断丰富,以蔗糖综合利用为核心的“甜蜜经济”生态圈渐成规模。

蔗渣变“储能芯”,拉长产业价值链

凭祥市友谊关口岸车水马龙。不远处的中南大学(崇左)新质生产力产业基地内机器轰鸣,华碳新能中试车间设备全速运转,加工的原料正是制糖业常见废料——蔗渣。

“几乎每三天重复生产流程,就为了它!”深耕新能源领域的刘刚教授展示刚“诞生”的黑色粉末。这些从蔗渣中炼出的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凝聚着他和团队数年心血。

对蔗渣价值的探索早已启程。以往,蔗渣是经济实用的“清洁型”燃料。在崇左,东亚糖业等龙头企业通过“生物质发电”,将蔗渣转化为清洁绿电,实现从废料到能源的首次跨越。

造纸则是更深层次的探索。龙州县新旺产业园内,依托龙州南华纸业年产9.5万吨的漂白蔗渣浆,就地延伸下游产业,形成生产高级生活用纸、包装材料以及高端环保餐具的产业生态圈,让蔗渣变成了畅销品。

但对蔗渣的潜力挖掘,并没有止步于此。

“造纸是物理利用,我们做的是化学和材料科学层面的‘价值裂变’。”刘刚团队发现,蔗渣处理后形成的生物质碳,其独特的孔隙结构会让材料像“超级海绵”般高效吸附与释放电荷。这一特性,正是制造超级电容器的理想材料。

为攻克蔗渣电容碳材料中试线上稳定性难题,刘刚团队在中试车间连续蹲守8个月,对比分析了几千组数据,最终让材料性能突破国际标准。

“目前中试产品性能超越国际头部企业,已向多家下游企业送样,产业化前景可期。”刘刚介绍,超级电容器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动车等领域。这项技术的突破,有望打破美日韩等国在高端储能材料的长期垄断。

从“清洁型”燃料,到绿色“生态纸”,再到驱动未来的“储能芯”,一根甘蔗的价值链在科技创新中被无限拉长。

如今,崇左蔗渣的综合利用率达100%,催生涵盖环保纸浆、生物质发电、新能源材料等多元业态的产业集群。“下一步,将进一步推动政产学研用,集聚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加快蔗渣、糖蜜等副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崇左市委书记蓝晓语气坚定。

滤泥成“沃土”,绿色循环富农家

微风拂过蔗海,蔗农马少军从自家蔗林钻出:“糖厂和合作社推广的有机肥真管用!土壤变松,甘蔗高壮糖分足!”他擦着汗,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省了化肥钱还增产,种甘蔗我家年产值近20万元,日子越来越甜!”

他所说的有机肥,来自甘蔗汁澄清产生的沉淀物——滤泥。滤泥富含有机质和磷、钾等元素,本可作肥,过去却不尽人意。

“以前糖厂处理简单,滤泥酸碱度不稳定,直接还田还会烧苗,堆在厂区附近还污染环境。”马少军对昔日状况记忆犹新。

广西兴嘉农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给出了解决方案:将各大糖厂运来的滤泥送入现代化生产线,与发酵菌种、碎蔗叶等混合,经过发酵、腐熟,转化为标准化的有机生物肥。

这看似简单的转化,却是农工贸一体化理念的实践,构建起“从土地中来,到土地中去”的绿色循环。

崇左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黄洪燕坦言:“政企联建”双轮驱动,既扶优做强制糖主业,向循环产业链延伸,又创新“反哺车间”机制,引导企业将收益回馈蔗农,构建了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

滤泥还田,肥了土地,甜了民心。“糖企将产业链增值带来的利润反哺给蔗农,带动101.18万名蔗农增收致富。”黄洪燕说。

不但如此,滤泥的资源化利用还深刻改变崇左的农业,在“双高”基地建设中功不可没。如今,崇左已建成“双高”基地203万亩,亩均增产1.5吨左右,为保障原料供应和蔗农增收夯实了基础。

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年产1万吨甘蔗的循环经济价值转化,通过综合利用糖蜜、蔗渣、滤泥等副产品,预计可实现年新增产值260万元—320万元,并减少碳排放580吨—680吨。

这一效益投射到更大规模的生产中更为显著——崇左年甘蔗产量约1850万吨,通过甘蔗副产物综合利用,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7.3万吨—125.8万吨,有效践行“吨蔗吨碳”的生态理念。

从一颗白砂糖到一克注射级蔗糖,从一滴糖蜜到一瓶朗姆酒,从一捧蔗渣到一块超级电容,从一抔滤泥到一片沃土……崇左用实践清晰作答了“一根甘蔗到底能有多甜”。这不仅见证了一个传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更映照出一个区域通过循环经济模式激活全产业链、助力高质量发展的足迹。据统计,2024年,崇左市糖业循环经济实现产值54亿元,同比增长62.15%,占全市蔗糖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的13.99%。

 

 

 

 

发布您的信息

云之糖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yntw.com糖网立场及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ntw.com/2025/09/35328.html
下一篇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6-1760883084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