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8月13日 盛夏时节,崇左大地蔗浪翻滚。作为“中国糖都”,崇左市糖料蔗种植面积、产量及蔗糖产量多年位居全国首位。今年以来,崇左以“良田、良种、良机、良策”四轮驱动,为糖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新动能。
甘蔗联合种植机正在作业。赵霓红 摄
沃土筑基,良田焕发新生机。针对崇左市蔗区土壤类型、土壤肥力状况及土壤肥力下降的原因,政府或企业加大蔗地土壤肥力改良力度,合理轮、间套种、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调节好蔗区土壤酸碱度,视土壤养分状况和甘蔗生长的需肥规律进行施肥,良种良法配套,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甘蔗高产高糖。
过去部分蔗田土壤板结、地力衰减,如今在深耕深松、增施有机肥等科学手段的持续滋养下,土地重新焕发活力。扶绥县甘蔗种植大户黄革深有感触:“改良后的蔗田,甘蔗根扎得更深,茎秆更粗壮了,产量眼见着往上走。”良田,正成为甘蔗稳产增产最坚实根基。
优种破题,良种点燃新希望。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对提高糖料蔗单产和糖分有决定性作用,崇左大力推广“桂糖44号”“壮糖6号”等高产高糖新品种,这些品种兼具抗病性强、宿根性好、适宜机械化作业等优势。2025年,崇左市已建成并正常投入使用的甘蔗良种繁育基地有34个3.85万亩,年供种力约40万亩。新品种不仅产量高,糖分也足,而且深受糖企信赖。
科技赋能,良机开辟新路径。田间地头,大型甘蔗联合收割机高效作业,智能水肥药一体化+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无人机精准喷洒作业,智慧农机推动甘蔗种植业高质量发展。同时,采取强有力措施推进蔗地宜机化改造,促进农机农艺融合,达到“机宜地、地宜机”,显著降低了劳动强度与收获成本,甘蔗生产迈入“智慧时代”。2025年,崇左市实施甘蔗水肥药一体化+机械化面积37.63万亩,累计建成6个高效机收糖料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
无人机正蔗地实施飞防作业。扶绥县农机中心供图
政策护航,良策激发新活力。用足用活糖料蔗良种良法推广补贴政策,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甜蜜事业”的“甜度”。对采用良种并配套先进种植技术的蔗农予以补贴,其中新种植脱毒种苗的给予补贴600元/亩,新种植健康种苗的给予330元/亩;1.2米及以上宽行距机械化耕作模式,按170元/亩标准给予补贴。真金白银的补贴极大调动了蔗农更新良种、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2025年,崇左市累计获得中央财政糖料蔗良种补助资金3.39亿元,累计获得中央财政糖料蔗良法技术推广补助资金9828.85万元,该政策惠及数万蔗农,政策红利正转化为田间实实在在的效益。
良田打底,良种突破,良机提效,良策暖心“四良”协同发力,是崇左糖业固本培元、提质增效的关键抓手。如今,从蔗田到糖厂,从耕耘到收获,崇左以系统思维深耕这条甜蜜产业链。当良田育出挺拔蔗秆,良种点亮丰收希望,良机奏响高效乐章,良策润泽万千蔗农,一条覆盖育种、种植、加工的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路径愈发清晰。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创新驱动,“中国糖都”正朝着更高效、更可持续的“甜蜜未来”稳步迈进。(记者 王克础 通讯员 赵霓虹 刘志斌 黄文莲 陆韋伊 曹丽媛)